(原标题:我国农村不动产登记按下“快进键”)
新华社成都4月25日电(记者王立彬)我国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以保障农民土地权利,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助力乡村振兴。
不动产登记 资料图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25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上说,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扎实做好第二轮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同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王广华指出,要把强化农村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实现农民土地权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统一起来,围绕基本实现城乡不动产登记全覆盖,固底板、补短板,稳妥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登记,加快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用3至5年时间完成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
王广华要求积极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纳入统一登记,抓紧发文部署,推进数据共享,建立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数据库,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有序衔接。年底前要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建立健全“日常+定期”的更新完善机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要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未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的,不得纳入入市范围。
根据要求,对于宅基地已登记的年底前要完成汇交入库,未登记但已调查的先汇交数据,登记后再更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要在2024年4月前基本完成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并汇交入库;其他未完成的地区要结合实际,先易后难,加快推进。
延伸阅读
4月25日,据新华社消息,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上宣布,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
这意味着经过十年努力,从分散到统一,从城市房屋到农村宅基地,从不动产到自然资源,覆盖所有国土空间,涵盖所有不动产物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建立。
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消息迅速引发了舆论的关注,大家关心的焦点在于不动产统一登记完成后,下一步是否就意味着房地产税的开征?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究竟有何意义?和房地产税之间有无必然关联呢?新京报记者联系了业内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不动产登记 资料图
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是重大制度性突破
从建立不动产登记到完成,我国一步一步走过了十年的历程。
早期,我国土地、草原、林木等每一类不动产都有相应的登记体系和证书标准,容易产生管理冗杂、不动产权利纠纷等问题。早在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中,就正式提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同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并提出统一登记机构、统一登记簿册、统一登记依据和统一信息平台的“四统一”改革任务。
2016年,国土资源部官网发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标志着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开始全面实施落地。2018年,自然资源部宣布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2023年,经过十年努力,我国全面实现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实现了新的突破。
关于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意义,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3年到2023年,我国不动产登记历经10年,终于由有关管理部门正式宣布完成。这是在相关治理概念下基础性前提条件的关键节点上,确认了我国走向现代化在该特定领域基础工作的到位情况。需要指出的是,不动产登记不仅仅是大家通常理解的住宅,从工业、商业、住宅、行政、国防的不动产到自然资源,从城市到乡村,从土地到海洋,它的范围是广义的,是覆盖所有国土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