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明专利前20强榜单中,广东和北京两地合计占到九成 而在各地“独角兽”企业的分布状况方面,恒大研究院去年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南京5座城市诞生了中国最多的独角兽企业。 与专利实力榜单呈现相同的趋势,东部地区在独角兽企业的地域分布上占据绝对优势。该报告显示,有12座“独角兽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含香港),位于西部地区的城市仅有成渝两座。
从数量和平均估值两个指标来看,东南沿海地区的独角兽企业都遥遥领先 而在科创板上市公司地域分布方面,虽然从大方向上说东部沿海地区整体继续保持绝对优势,但细分后可以发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截至2021年1月31日,江苏省贡献了最多的科创板企业,力压北京、广东和上海等传统科创领域三强地区,位居全国第一。 专利厚度仍显不足 研发投入还需补短板 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和研发上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有目共睹。不过,这还只是“小有斩获”,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对不足之处进行充分总结,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上述多个权威数据在显示了中国企业取得突破的同时,也暴露出中国企业的显著不足。 比如,虽然IFl Claims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企业近年来在海外特别是美国专利授权的增速上高居各经济体榜首,但从专利的积累情况看,他们仍与世界头部企业仍有着很大的距离。 在该机构最新发布的体现全球企业专利持有数量排名的“全球250个最大专利持有者”排名中,一共只有8家中国内地企业,占比仅为3.2%。 在这8家企业中,排名最高的华为仅排在第24,未进入全球前十。其同族专利持有量(17112)仅为位居排行榜第一的三星(80577)的五分之一左右。
近年来华为研发投入虽然已超过三星,但累计的专利持有量仍只有后者的21%左右 这也表明,中国企业虽然专利增速增长很快,但专利“厚度”还亟待提高。 此外,同族专利是将一项专利在多国申请多次之后所产生的结果,同族专利数量离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也意味着我国专利和知识产权在海外的申请和布局还远远称不上完善。 而在研发投入方面,虽然中国企业的表现相比过去有了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全球研发前2500强,但与此同时,企业的研发经费总量与别国相比,仍没有体现出特别大的优势。 一些经济体尽管入榜企业没有中国那么多,但其入榜企业研发经费占所有企业研发经费比重仍超过中国,比如下表的数据就显示,尽管2020年欧盟企业入榜数量不到中国企业的八成,但其研发经费占比却是中国的1.6倍。
从上述两图来看,尽管2020年中国企业进入全球研发前2500强的数量大幅增加,但研发投入的占比却处于相对劣势;备注:2019年及之前的欧盟数据含英国 如果拿中国入榜企业的表现与日本入榜企业相比,可以发现虽然自2017年起中国企业在上榜数量上超过了日本,但经费占比的反超直到2020年才发生,在中国入榜企业数量已是日本1.73倍的情况下,经费占比却没有显示出同样的优势,仅比日本微微高出0.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