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声界习俗,同行之间有“让活”的义气。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高英培与姜昆发生过一场误会,年长一辈儿的高英培主动向姜昆赔礼道歉,姜昆也向高英培提出了一个诉求。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先说“让活”的传统和必须要遵循的义气。尤其是长辈,发现年轻人某个“活”使得好,一定会千方百计地予以扶持。如“相声大王”张寿臣,他将祖师爷朱绍文的《大保镖》一分为二,将这个“活”的“垫话”,单独提出来改成《文章会》。由于改得好,业内不少人都演这个节目,也都形成了不同的版本。后来张寿臣发现,苏文茂演的版本独具特色,能成为苏文茂的代表之作,便提出“让活”,自己不再演《文章会》。一次,马三立在后台听魏文亮演《美人赞》,等魏文亮下台后高兴地说:“这块‘活’你使得好,今后我不再演这块‘活’了,这块‘活’能成为你的代表作。” 同辈之间也是如此,老艺人刘奎珍创作了《画扇面》,刘宝瑞跟刘奎珍说:“师哥,我太喜欢您创作的《画扇面》了,我想使这块‘活’,行吗?”刘奎珍说:“好!这块‘活’让给你使。”刘奎珍不再使这块“活”了,又创作了《补袜子》,业内又争相学之,刘奎珍说:“好!让给你们了。”他又创作了《二百五吃包子》,这些都是传世精品。 高英培也曾在这方面受益,如《钓鱼》,马三立、郭荣起、刘宝瑞的版本都毫不逊色,但他们发现这块“活”能成为高英培的代表作时,便都不再使这块“活”了。尤其是刘奎珍,将自己创作的“包袱儿”——“明儿这拨是咸带鱼”,也教给了高英培。 那么,高英培和姜昆发生的是什么误会呢?刚粉碎“四人帮”时,高英培还没落实政策,仍在针织厂蹬三轮。这时有人邀高英培到人民体育馆演出,这把高英培高兴坏了,可又犯了难:传统节目还没有“解放”,新节目不会,演什么呢?他和范振钰说:“我在电台听过《如此照相》,明儿咱就演这个。”他脑子好,和范振钰对对词就演出了。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姜昆也在人民体育馆演《如此照相》,这是姜昆创作的精品,到哪儿演出,效果都是“山崩地裂”,可这次演出“包袱儿”不响。姜昆很纳闷儿,下台后说:“怎么‘包袱儿’不响呢?”高英培赶紧过来赔礼道歉,说:“对不起!我昨天在这儿演了您这块‘活’。”“啊?您给我‘刨’啦!”“我本想事先找您说明的,可找不到您哪。”姜昆说:“这事儿不能这么完!”“那怎么办?”“您也得给我一块‘活’。”“好!我的‘活’您随便挑。”“要您的小段《拔牙》。”“我明儿把本子给您送去。”“不,您今天演了,我听会了。”说着,他们俩哈哈大笑,握手言和。 相声演员大都有独特的性格,下篇给您讲张寿臣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