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提出这一问题呢? 这主要是针对王洪文来说的。张春桥、姚文元是“秀才”,不会动手开枪。但是,王洪文那时身边常带短枪。他经常到靶场练枪,据说枪法还可以。 另外,还考虑到毛远新。那时候,毛远新也身边带短枪。 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毛远新都有警卫,警卫都带枪。 汪东兴毕竟军人出身,所以他的答复非常干脆:“如果有人开枪,你们就往死里打,打死了你们没有责任!” 我们根据汪东兴的命令,警卫们分三批秘密开进了怀仁堂,悄悄埋伏下来。 叶剑英那天在玉泉山九号楼。尽管叶剑英是当天的行动的“导演”,但是他不露声色,连他的机要秘书、警卫参谋都不知道这一绝密行动计划。 10月6日上午,叶剑英的工作一切照常。他像平常一样听秘书汇报,批文件,读书,看报,甚至还照常学英语。 在这大决战前夕,叶剑英守口如瓶,处之泰然。 据叶剑英的机要秘书回忆,在10月6日下午三时半,红机电话响了,意味着有重要的电话进来。 电话是汪东兴打来的。他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身份通知“叶办”:“晚上八时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请叶副主席提前一个小时到达。” 当机要秘书向叶剑英报告了这一电话内容之后,叶剑英说:“准时赴会!” 这时候,“叶办”才开始着手晚上赴会的准备工作。 六时一刻,司机老赵开来“红旗”牌大轿车。警卫参谋“马头”护送叶剑英上车。 据“马头”回忆: 车子开到木樨地的时候,叶帅问:“‘马头’,你注意一下,钓鱼台方向,有没有红旗车过来?” 开到六部口的时候,叶帅又问:“‘马头’,你对中南海熟不熟?” 我说:“熟呀!” 他问:“怀仁堂有没有后门?” 我说:“有后门!” 他又问:“能进车吗?” 我说:“能进车!” 我当时觉得,今天怎么啦?叶帅怎么提出这么一大堆的问题来? 晚七时──准确地提前一小时,叶剑英几乎和华国锋同时到达怀仁堂。 这时候,怀仁堂里早已森严壁垒。三个行动小组已经各就各位。 在叶剑英步入怀仁堂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警卫参谋“马头”按照惯例,在叶剑英下车之后,手持叶剑英的公文皮包,紧随其后,步入会场。往常,“马头”随叶剑英进入会场,待叶剑英坐定,他把公文包放在叶剑英面前,然后退出会场。“马头”随叶剑英到过各种会场,都是这么个“程序”。不光叶剑英如此,其他中央首长也是如此。因为首长几乎不自己拿公文包的,总是由警卫参谋、警卫或者秘书持包。持包者护送首长进入会场,给首长放好包之后退出会场。这也是出于对首长安全的考虑,出于对公文包中重要文件的安全的考虑。会场往往设有专门的警卫、秘书休息室。当首长们在会场开会,警卫们、秘书们便在休息室里恭候…… 然而,今天的怀仁堂却有点反常:当“马头”随叶剑英步入怀仁堂时,却被守在门口的警卫科长挡住! 原来,汪东兴作了特殊规定,除了首长本人之外,任何警卫、秘书不得入内。不言而喻,这一规定出自今天这一特殊情况的安全考虑。 正因为这样,连“马头”也被拒绝入内。 “马头”并不知道今晚的特殊情况。他坚持要进入怀仁堂,便与警卫科长发生争执。“马头”无奈,只得把公文包递给叶剑英,而叶剑英怕耽误时间,没有接过公文包便径直往怀仁堂正厅走去。公文包一滑,从“马头”手中掉下,啪的一声落地,顿时惊动了里面执行埋伏任务的人。 这时,警卫科长只得随机应变,让拾起公文包的“马头”进入会场,并叮嘱他一放好包马上退出会场。 “马头”照办了。他意识到今天的怀仁堂情况异常,但是他并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样的大事……本文摘自《“四人帮”兴亡》,叶永烈 著,人民日报出版社,来源:人民网 |